《名人传记》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乡土文化与农村小学思政课融合教育探究

 
来源:名人传记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1
 

所谓乡土文化,指家乡长期以来积累和遗留的文化,具体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方面。每个人的童年,基本上都生活在自己的家乡,童年的记忆是最珍贵的,童年时期接受的教育也是最难忘的。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讲到:“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家乡的风土人情、民约乡规虽然不是教育的主渠道,但它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把乡土文化与学校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将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借力名人名事,发挥榜样引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作引领和带动,让儿童在幼小的心中树立起什么是名人、什么是正义的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农村儿童生活的空间和知识的来源受限,他们对史书记载的名人名事了解不多,都以教材文本中的人物和事件作为资源去建构知识,形成品格,势必会造成生活基础与体验感悟之间的矛盾。如在导学“家乡的光荣榜”内容时,教材中列举了李白、张大千、郭沫若等名人,农村孩子对这些名人的了解肯定是有的,但到底有多深的影响,学生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史书记载的名人名事同时,还要着眼于老屋老家、街坊领居之间代代相传的影响人物和传说故事,这样更接近儿童的生活基础,儿童的体验更立体,感悟更深刻,教育的目的更容易达成。

二、挖掘乡土资源,培养家国情怀

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综合性课程。”课程性质告知我们,现行的品德与社会及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开放的、综合的课程,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比较,已完全改变了说教的模式,学习过程常常伴有调查采访、现场体验、资料收集等实践活动。教学引导一定要跳出文本的框架,大胆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在体验中生成认知,形成品德。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的资源与文化存在较大的区别,城镇有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资源,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可以通过这些资源得以实现,农村学校安排和组织学生去城镇的场馆体验学习,会带来经费、安全、时间等压力,所以农村只能立足农村实际,依托乡土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爱家爱国的主流价值观。如:某校当地盛产牡丹,在教学“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的内容时,先组织学生到园地去实践活动,设计“观看牡丹”“探究花期”“走近园丁”“畅想园地未来”等活动环节,让学生在系列的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植物、家乡的旅游业,进而体会家乡劳动人民的付出,激发热爱家乡、尊重家乡人民的情感。

三、巧用乡规民约,树立规则意识

乡规民约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居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据法律制定的关于对生产、生活、行为、道德约束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是村民的道德、理论准则,体现了一种来自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念,凝聚了乡村智慧。它有消极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积极的作用。现行的法律条文是有限的,人类的创造力和行为能力却是无法预料的,乡土“礼治”“礼教”就会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处发挥作用,不守道德的人自然要承受乡土文化下的种种压力,教育的效应即在压力下产生。举中央八项规定下的乡规民约为例,全国很多农村及社区都参照“八项规定”制定了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的宴请规定,如不能到大餐厅办桌席、每桌材料成本不能超过200元、香烟每盒不能超过20元等等。不可否认,这些在中央精神基础上拓展的民约乡规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但它接地气,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执行结果深受地方居民的认可,为地方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和谐共生的乡土环境。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培根说过:“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出好的社会公民。”乡土环境的净化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生活处处有规则”内容时,发动学生调查收集资料,通过交流展示,探究乡规民约对家乡人的约束作用,让抽象的规则意识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

四、弘扬传统文化,强化环境育人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孟母三迁的故事是最有力的证明。从古到今,还有很多的事例也告诉我们,人文环境对人的教育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少年儿童,在浓浓的乡音、乡情、乡土文化中成长,深受地方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其行为、性格、品质等越来越乡土化,乡土环境及文化对儿童的教育作用不言而喻。比如:清明之际,组织学生缅怀当地的革命烈士,了解其革命事迹,让学生知道正是这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及其革命精神熏陶和培养了一代代志士仁人,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利用重阳佳节,带领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表达一份孝敬之心等。通过活动将传统文化寓于丰富的校园和社会体验之中。营造深厚的人文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引领学生走近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面对农村小学在教育资源极其溃乏的情况下,我们将乡土文化合理地融入到思政理论课中,更能有效地培养人、教育人。正所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们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深挖乡土文化气息,根植于学生内心的修养,始终围绕学生,服务学生,着力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思政课融合教育的全过程。


文章来源:名人传记 网址: http://mrc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2271.shtml


上一篇: 名人传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 人物传记论文_一套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传记丛书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名人传记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